红楼邻舍
平湖红学 |
“早在清乾隆58年(1793年),有船载九部十八套《红楼梦》从平湖乍浦港启航传至日本长崎,这是《红楼梦》走出国门传向世界的最早记录;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平湖红学会,作为全国第一个县市级的红学会,在红学史上举起了一面群众搞红学的旗帜;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1993年隆重举办了纪念《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二百周年活动,国内著名红学专家和学者云集平湖,共研红学……” |
湘云散论 |
诗意盎然的灵性评说 ----读《湘云散论》的启示 |
“场型语言”理论与《红楼梦》研究 |
宝黛感情错位观照 |
谈《红楼梦》最早从乍浦出海的历史原因 |
《红楼梦》虚实论---兼谈小说意境的创构 |
读红断想 |
“兼美”论 |
门子的悲剧 |
《西江月》词反话技法摭谈(节选) ----读“红”偶记 |
2004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红楼梦细节赏析 |
旖旎如诗 清澈如水---谈晴雯上夜 |
情意似绵 神理如画---谈小红遗帕 |
竿竿翠竹映潇湘---谈潇湘馆的环境描写 |
一只熠熠生辉的金鸳鸯---试析鸳鸯抗婚 |
平湖红学文集
竿竿翠竹映潇湘---谈潇湘馆的环境描写 王正康 |
||
《红楼梦》中有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别的且不说,作者写竹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例。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看,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多象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青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多么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居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的忠贞爱情与悲剧命运。 |
||
原载《红楼梦细节赏析》,平湖市红学会编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