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版本
《金玉缘》西湖居士
《金玉缘》人物关系图表
《金玉缘》相关评论
第一卷
无生计史飞卖亲女 有官运黄华升知府
第二卷
慕尊荣夏妪游公府 招邪魔麒麟梦真如
第三卷
因灯谜岳茗筠生嗔 为孽债吴欣萍嫁人
第四卷
占旺相小姐钓游鱼 奉严词公子入家塾
第五卷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小妹痴魂惊恶梦
第六卷
省宫闱吴渊妃染恙 闹闺阃董如金吞声
第七卷
试文字麒麟始提亲 探惊风吴才重结怨
第八卷
吴善道报升郎中任 董如虎复惹放流刑
第九卷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十卷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十一卷
博庭欢麒麟赞孤儿 正家法吴信鞭悍仆
第十二卷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筠卿绝粒
第十三卷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十四卷
纵淫心秋英工设计 布疑阵麒麟妄谈禅
第十五卷
评女传瑕女慕贤良 玩母珠礼老参聚散
第十六卷
尤家仆投靠吴家门 妙仙庵掀翻风月案
第十七卷
宴白莲太君赏花妖 失灵玉麒麟知奇祸
第十八卷
因讹成实渊妃薨逝 以假混真麒麟疯颠
第十九卷
瞒消息慧兰设骗局 泄机关茗筠迷本性
第二十卷
岳茗筠焚帕断痴情 董如金出闺成大礼
第二十一卷
苦百合魂归离恨天 病花侍泪洒相思地
第二十二卷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吴智自担惊
第二十三卷
破好事春莲结深恨 悲远嫁麒麟感离情
第二十四卷
藏春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二十五卷
吴义明骨肉病灾襟 吴德辉符水驱妖孽
第二十六卷
施毒计丹虹自焚身 昧真禅傥甫空遇旧
第二十七卷
黑太岁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二十八卷
锦衣军查抄定公府 骢马使弹劾兴义州
第二十九卷
姚慧兰致祸抱羞惭 权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三十卷
散余资太君明大义 复世职礼老沐天恩
第三十一卷
强欢笑如金庆生辰 死缠绵麒麟闻鬼哭
第三十二卷
候芳魂田秀承错爱 还孽债欣萍返真元
第三十三卷
权太君寿终归地府 姚慧兰力诎失人心
第三十四卷
如意女殉主登真如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三十五卷
活冤孽云尼遭大劫 死雠仇韦妾赴冥曹
第三十六卷
忏宿冤慧兰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三十七卷
姚慧兰历幻返故土 尤为实蒙恩还玉阙
第三十八卷
惑偏私茹萍矢素志 证同类麒麟失相知
第三十九卷
得麒麟仙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四十卷
阻超凡佳人双护宝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四十一卷
记微嫌叔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四十二卷
中乡魁麒麟却尘缘 沐皇恩吴家延世泽
第四十三卷
史显之详说真如情 黄傥甫归结金玉缘
E书下载
第一卷
无生计史飞卖亲女 有官运黄华升知府

诗云:
遗玉本荒唐,演来却断肠!
悲喜都入梦,滋味凭君尝。

辟面这一首诗说的是什么?“遗玉”又系何指?看官休急,待我从头叙起。原来西方极乐世界①有一位净心菩萨②,苦修多年,终不能了却尘缘;便时常云游四方,淹留人间。那日偶至东海之滨的蓬莱③。这蓬莱仙山之间有一处曰飘渺峰,峰上有一擎天巨石,此石面平如镜,故称镜面石。那净心菩萨便倚卧于镜石前,遥望千山俊秀,静听百鸟争鸣,好不畅意也。那知这净心菩萨所佩戴的玉石麒麟④一块,却不想遣落在镜面石前。净心菩萨游毕飘然而去,独留这一块玉石麒麟整日沉眠于镜面石前。谁知这玉石麒麟昔曾沾得净心菩萨仙体,今又经仙山灵气,居然有了知觉。于是,竟时时幻化为人形游走于仙山灵峰之间;每日采植山中百花,在这镜面石前培育自娱,竟不稍怠。

那日,恰值这玉石麒麟又有游兴,正行走间,忽遇一女子病卧于山间花草丛中,便扶归己所,日日采药悉心疗治,终使那女子病躯复康,再露欢颜。那女子言道:“妾本山间一株百合花,因行将病萎,不得已,才求救于恩人。既蒙援手照料,妾仍复还旧形,请容留于尊所,可乎?”那玉石麒麟岂有不喜?自然点头应允。自此,那玉石麒麟有这百合花及众花相伴,倒也不觉岁月难熬,时日寂寞。

俗语道,好景不长。这一日,飘渺峰上镜面石前来了八位仙人。那八位?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兰采和,曹国舅。这八位仙人便在这镜面石边,百花之畔,或饮酒谈笑,或品箫弄舞,或赏花观石,真个是不亦乐乎!内中却有一个背负长剑手执拂尘者频频摇头长吁短叹。旁边一位瘸腿手扶铁拐者因问道:“诸位俱在闲中取乐,何独你抑郁攒眉不语?”那背负长剑者道:“今净心菩萨悲天悯人,怜世上万物皆苦,因而设立‘真如仙境’,----下分:‘情’、‘贪’、‘恶’、‘凶’、‘邪’、‘善’六窟,----令那起花仙树怪,闲云野鹤,陆上鬼魅,山中精灵,俱各于各窟中挂号标名,转世投胎,经历那红尘瞬息富贵展眼穷困之循环,于淫中悟情,于乐中悟悲,于色⑤中悟空,于有中悟无,于恶中悟善,使那有缘者了悟⑥,无知者轮回。净心菩萨此举实有无量功德。”手抚铁拐者点头称是。那背负长剑者又道:“如今‘真如仙境’⑦之六窟已由何仙姑掌管了‘情窟’,曹国舅掌管了‘贪窟’,韩湘子掌管了‘恶窟’,汉钟离掌管了‘凶窟’,兰采和掌管了‘邪窟’,张果老掌管了‘善窟’。惟有你我二人尚无职司,此系我揪心之憾也!兄不以为然否?”手抚铁拐者道:“不妨。你我二人便做个引者,下界度脱⑧一干情痴⑨顽愚便了。”背负长剑者道:“正是。此举固为净心菩萨,二来也是一场功德。既如此,你我即便移形换影,你名‘子虚’,我即‘乌有’,可乎?”手抚铁拐者道:“甚善。”这边二人正在计议。那边兰采和手执花篮,见那株小小百合花俏立风中,便伸手去摘。旁边忽有人作声道:“仙长请勿伤他性命!”众仙闻言皆吃一惊,细看时才知是那玉石麒麟,俱道:“小小之物,何竟吐人语?岂不罕哉?”汉钟离与韩湘子皆道:“玉石说话,必为妖孽!”便要举手杀之。那株百合花早化为人形,护在玉石麒麟身上,言道:“杀他请先杀我。”何仙姑终是不忍,因问道:“你们是何来历?”那玉石麒麟禀道:“小子原为净心菩萨贴身之物,被遗落于此已久。”又将救治百合花之事讲述一遍。那背负长剑者同手抚铁拐者听了,齐声道:“此二物实为情痴,待我二人将其携至真如仙境挂号,然后送入红尘,转世为人。”众仙俱道:“也好。”何仙姑道:“且慢。待我给这玉石麒麟镌上字迹,以为标记。”便拔下头上簪子,在那玉石麒麟身上刻了几个字,正面是:“灵玉麒麟”;背面是:“莹润如酥,福禄永享”。然后交于那欲更名为“子虚”、“乌有”的二仙。八位仙人游兴已尽,一同到那真如仙境而来。见了净心菩萨,子虚乌有将那灵玉麒麟并百合花交于净心菩萨,又将前因备细说了一遍。净心菩萨笑道:“想不到昔日之物竟有此灵性,复有此奇缘,此亦数也。”便将灵玉麒麟尊为“护花使者”,百合花即为“百合仙子”。净心菩萨又道:“待情缘一了,使者仍归本处守护仙花。”遂命何仙姑为他们在“情窟”挂号。灵玉麒麟同百合仙子皆称谢毕,随那子虚乌有二仙离了“真如仙境”,投胎而去。

后来,不知经了几次沧海桑田。有一个却尘道人到这蓬莱仙岛寻药觅草,偶至飘渺峰镜面石前,见那块“灵玉麒麟”镶嵌在上面,旁边又有几句话道是:

情贪凶邪分善恶,真假有无费琢磨。
一段奇传志于此,子虚乌有唏嘘多!

后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细述的便是那“灵玉麒麟”所经历的一番痴情逸事。却尘道人见上面所叙,虽时序官职混乱,又有情极之毒,然为稗官野史⑩,倒还有趣可读,便抄了下来,付梓问世,题名曰《子虚乌有记》。西楼居士则题为《麟茗金》。司笔狂生又题为《麒麟传》。庄之梦再题为《镜面石》。后经程小泉.高兰墅于月小山房书斋中一番细加厘长.截长补短,定名为《金玉缘》。

灵玉麒麟来历表明,且看镜面石上记载的是什么:

话说扬州自古为繁华盛地。至大明熹宗(11)天启(12)年间,更胜前代。只说这扬州城外,荷花街莲子巷,住着一户人家,姓史,名飞,字显之,娶妻戚氏,生有一女,今只十三岁,名叫珂莲。这史显之,祖上亦是书香之族,也曾做过几任州官,积得一点家私。到他这一代,却屡试不第,心下也灰了。每日不过看一些史书之类,籍以打发时日,消愁破闷。偏戚氏又时常疾病缠身,把个史显之弄得日日抑郁不乐。

且说这一日,史显之去药堂里为戚氏买药回来,却见一个中年儒生晕倒在自家门前。忙过去扶起,一问,那人自称:“姓黄名华字傥甫,原籍浙江金华府,本欲进京应试,不料途中遇盗钱财抢劫殆尽,书童仆人皆遁去,今流落于此已三日矣。因腹中滴水未沾,实饿得很了,故仆卧于尊府门首。得罪,得罪。”

史显之见这黄傥甫相貌堂堂,异于常人,便请到家中,命人造饭,令黄傥甫饱食一顿。饭后,史显之请黄傥甫在这里盘桓几日。黄傥甫见显之执意挽留,再则身无分文,也无去处,便留了下来。那黄傥甫见过了戚氏娘子,口称“嫂夫人”。显之也令珂莲拜见了。自此,显之与傥甫日日促膝谈心,俱道“想见恨晚”。

一日显之与傥甫饮酒之间,飞杯限盏,畅谈快意。显之因问道:“兄之亲友当中就无人提携一二么?”傥甫摇头叹道:“此话休提。我如今正当命乖运蹇之时,那起亲朋故旧一个个都似不认得我。待我进京得第,加官晋爵,他们认得我时,我却不认得他!”显之道:“弟见兄相貌非凡,他日定能人前显贵,官运亨通。”傥甫道:“不是弟酒后夸口,凭弟胸中之才,博得萌妻荫子,光宗耀祖,不在话下。奈何宦囊羞涩(13),无法进京矣。”显之忙道:“兄莫急。弟虽贫寒,然为兄进京倒还能资助些许。待兄起程之时,封些银两送君应试……”黄傥甫不等说完,便道:“如此,弟明日即动身辞行。”当日酒欢而散。

次日,显之封了三十两白银,交于黄傥甫,又要治酒饯行。黄傥甫说“免”。于是,黄傥甫拜别戚氏起身。显之直送之十里长亭,方洒泪而别。待黄傥甫已看不见了,显之方回来。

斗转星移,岁月飞逝,展眼三年过去矣。显之娘子戚氏病情仍不见好转,十天倒有九天卧于床上。偏值近年水旱不收,各处盗贼蜂起,闹得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匪徒,征税日重。可怜显之为戚氏之病,连年家资已尽,且已负债累累。没奈何,只得变卖田产,聊以打发日子。

不料戚氏忽病情转重,竟至不思饮食。显之只得使人去请本处名医郅仁骞老先生来。使去的人回来说:“郅老先生不在家中。他娘子说,‘连年荒旱,家中难以支持,已出门讨债去了,半月方能回来。’又给老爷捎话说,‘近年所欠医金请斟酌偿还一二。’”显之听了,只得罢了。不想,戚氏滴水不尽,三日后竟死了。珂莲只哭得死去活来。显之急忿怨痛,竟也一病不起。显之自思,日子甚无着落,没的珂莲跟着受罪,再则戚氏无钱下葬,尚停于家中。只得托人找一个富贵之家,把珂莲卖了。那被托的人叫钱浩,专干经济事务的,回来说:“恰近日有一个董公子从京城来到扬州,这董公子原籍杭州,其叔乃按抚使董继隆是也。董公子之父董继兴在日,本是巨商,不知经营了多少家当铺,各省各处都有。这董公子原是来扬州各铺子里查点帐目的。因见扬州多美女,便欲讨一个三房姨娘。你万不可错了主意,这董家可是极富极贵的大户。”这显之听了,思忖再三,便点头依允。那钱浩自去董公子处回话。

次日,董家便派人来送银子接人。谁知,珂莲死活不去,只说:“再穷再苦,情愿守着父亲过一辈子的。”显之流泪道:“傻丫头,做了女人,终是要出嫁的。汝父病已成势,有今日没明日的,那时你到那里去?再者,汝父即使能够好转,不过乃一介读书之人,一应经济世务全然不知的,徒让你受累,汝父于心何忍,汝母地下何安?这董公子家资巨万,又有其叔庇护,虽是为妾,却比在平常人家做正房强十倍呢。”那董家的人不耐烦,七手八脚的,不顾珂莲啼哭乞求,早拖进轿中,抬了去了。

这里显之收泪,命人买棺,为戚氏下葬。待诸事已毕,那显之想妻思女,病体每况愈下。又念及珂莲卖与董家,从此或可享福受用,倒也了却一桩心事。显之每日闷卧家中,只索等死。那日,偶拄了拐捱至外面,倚门瞩望。忽听远处传来诵经之声,只见从那边来了一个老和尚,到骑驴背,头垂于胸前似乎昏昏欲睡,手中却捻着一串佛珠。来至显之面前,忽抬头说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这显之听了,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14),遂抛了拐棍,随了那老和尚去了。街上人见了,皆称奇不题。

且说当日黄傥甫别了显之,从陆路进京,恰逢大比(15)之时。这黄傥甫考场得意,中了进士,得了榜下知县(16)。谁知傥甫在任上只顾填饱私囊,百姓皆恨其贪酷。又不知巴结上司。不上两年,遂被参了一本,具言“收受贿赂,有污清正,万民怨声载道”等语。圣上阅过,即批革职。黄傥甫便交待过公事,携带家眷返回原籍。

那日到了扬州,忽想起史显之来,便说:“在此寻访旧友,须逗留数日。”即命家眷先行回金华原籍去,自己留下来,到那荷花街莲子巷去。却见史家大门上锁,房屋冷清。一打听,人说:“这史显之前几日卖了女儿,跟了老和尚出家去了。”傥甫听了,叹息了一回,便找客栈先住下。因想起自己做官时,有一个同僚的旧友姓岳名鼎,曾任过知府的,现已告病回了扬州原籍。第二日,傥甫便去拜访。在门上投帖进去,家人出来说:“老爷病卧在床上不能亲自迎接。请进里面说话。”黄傥甫便跟了那家人直走到那岳鼎病床前,见了礼。那岳鼎在床上道:“恕弟失礼,病中健忘,不知是何方贵友?”傥甫复又报了姓名,因说起那位同僚来。岳鼎问道:“他近来如何?”傥甫道:“尚安。”岳鼎又问起傥甫免职之事,傥甫一一的说了。岳鼎道:“兄在京可曾听得说定公府么?”傥甫道:“弟在京时日不久,虽曾听说知之甚少。”岳鼎道:“这定公府的大老爷姓吴名礼,表字德辉,世袭一等忠义将军。二老爷名吴智,官拜工部员外郎,乃小女姨父。这二人皆可助你复升的。再则,因拙荆过世早,小女茗筠自前年去了他姨妈家,听得说他姨妈虽不大作兴(17)他,他却倒能博得定府老太太的疼怜,这也是他的造化。不知他近况如何。我这里没甚亲友近支的,惟一挂念的就是这个女儿。眼看如今我的病一日重似一日,不见转机,恐怕日子不久了。因此上,我欲修书两封。一则求定府大老爷二老爷助你一臂之力,二则令小女回来一望,我也就去的安心了。不知兄以为然否?”傥甫道:“既蒙错爱,敢不从命?”岳鼎即命人备饭,款待傥甫。自己本欲长长的作两封美文,奈何病体沉重,只得草草写就,交与傥甫。夜里,傥甫就在岳家歇了。一宿无话。

次日,岳鼎命人封了五十两银子,奉与傥甫,以作川资。傥甫遂带了银子书信,辞了岳鼎,出了岳府。因进京心切,意欲从水路北上。便往渡口(18)而来。却见那里泊着一艘大船,船上一个富家公子高声喝骂:“我叔叔现是安抚使,我姑父是京城定公府的吴大老爷,世袭一等将军,你敢如何?赔十两银子就算完了么?”只见大船旁边停着一艘小船,撑船人施礼作揖,连连赔不是。傥甫听那公子说了“吴大老爷”“一等将军”等语,忙近前高叫道:“仁兄尊姓大名?才说的‘吴大老爷’,可是京城吴礼吴大将军么?”那公子见傥甫相貌非凡,便道:“不才董如虎是也。京城姓吴讳礼的大将军,乃是家姑父。请问台甫?何不上船一叙?”傥甫便上了那大船,通了姓名,又说此行正是要去那定公府。那董如虎大喜,便邀傥甫同船而行。傥甫便问才刚何故生气。董如虎道:“那小船甚是可恶,泊船之时竟敢撞将过来!”傥甫道:“风大船疾,打谅他也没胆子故意惹事。既赔了银子,我看就别与他一般见识了。”董如虎犹是气忿忿的,因向那撑船人说道:“看在这位黄老爷面上,饶了你。滚罢!”那人忙磕头称谢,自去收拾小船。

这里董如虎叫开船,便与傥甫在船上治酒畅谈,说起此行“甚是痛快”,一则各处铺子里帐目没甚差池,二则又于扬州置了一房小妾。说着命人:“请三姨娘出来,见过黄兄。”那女子低头出来见礼。傥甫见依稀是史飞之女珂莲面目,也不好说破,只得向如虎道贺。那珂莲又回内舱去了。如虎问道:“黄兄何故要去定公府?”傥甫便把原委说了。如虎又道:“既去定府,可知定府上下人等姓名关系么?”傥甫道:“这却不知,愿闻其详。”如虎便说道:“当日定国公吴琦任娶的夫人是杭州权侯之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吴礼,字德辉;次子吴智,字善道;三子吴信,字义明,本是庶出;女名吴渊,今已入宫二十年了。如今定公早已去世,夫人尚在。长子吴礼袭了官,即一等忠义将军。次子吴智科甲出身,今已官至工部员外郎了。三子吴信,殿试武举,却是只爱玩乐的,因谋了个在京闲职。女公子吴渊,非同凡响,竟深得今上(19)宠爱。这大老爷,先娶妻水氏,因十几年无出,水氏竟吞金而亡。后娶妻董氏----即家姑也,头一胎生了一位公子,名奎,捐了个同知,其妻姚氏慧兰乃兵部尚书姚宏业之女,大有父风,极聪明能言谈的,定府大小事务就有他们夫妇料理。二胎也是一位公子,名泽,七岁上竟死了。三胎却甚希罕,生的也是一位公子,落地时手里却攥着一块玉石麒麟,上面还有‘灵玉麒麟’等字,就名麒麟。”傥甫道:“我在京时,隐隐也听过此事,心中尚自疑惑,今听你如此说,方信果有其事。不知这位麒麟公子有何奇处?”如虎道:“这‘麒麟公子’却无甚称道的。今虽年已十四岁,却日日与丫头女儿们顽笑取乐,时常推病不肯读书,只到私塾里去了两年。他常同丫头们说,‘老爷逼急了,我就出家做和尚去!’虽然没正经读过书,却倒有些鬼聪明的,每每自己诌些诗词让姑娘们瞧。不必说他。那大老爷之妾韦姨娘也生了一子,名吴才。鲁姨娘无出。二老爷,娶妻韩氏,生有二子一女。长名吴运,十几岁上夭折了。次名吴孝,到二十岁上娶了妻,生了子,亦死了。韩夫人因丧子之痛,性情未免有些孤僻乖戾,因此那起下人们便暗地里说他不怜下。韩夫人还生有一女,名曼萍,最是一个有主意的。二老爷之妾也生了一女,名欣萍,却比曼萍大些。三老爷年纪略轻,娶妻倪氏,也生有一子,名吴廉,今方十六岁,已娶了妻子了。三老爷之妾蔡姨娘也生了一女,名茹萍,年纪尚幼。这茹萍也可怜,其生母蔡姨娘早死,无人照料的。”说毕,如虎又跟傥甫说起吴府家人仆妇等事。如此饮酒谈笑,一路上倒也不觉寂寞。

那日到了京城。黄傥甫自去定公府,投帖进去。那吴智放了外任(20)去了,不在府中。那吴礼看了书信,又见傥甫相貌堂堂,谈吐不俗。遂上朝题奏,极言傥甫之才。时,天启崩,思宗崇祯(21)继位,降旨大赦天下,开复官员。更加上思宗未登基时,就极喜吴渊,今已将吴渊封为贵妃(22),因此上吴礼之奏,非同一般。圣上闻奏,即批复职,又因吴礼力荐,升其为候缺知府,等缺出即可上任。自此,傥甫便在京城苦等,也时常过吴府造访。不题。

且说董如虎带了珂莲到了董家在京居处。原来董府本不在京中,因如虎之叔在京为官,如虎之父又早已去世,便搬到京中依傍吴府,于吴府西侧买房居住,紧靠吴府。如虎与老母杨氏等住在这里。杨氏共有一子二女。儿子即如虎。大女儿名如金,今虽年已及笄(23),尚待字闺中,在吴府花园住着。二女儿名如红,年纪尚幼,就在跟前。这董如虎之妻姓高,名丹虹,却是个泼辣货。还有一妾,叫秋英,本是高丹虹娘家带来的丫头,丹虹为勾住董如虎的心,不使他在外胡混养女人,遂让董如虎收为侧室了。董如虎便领珂莲先去见了老母,说“各处铺子生意不错,还象父亲在日一样”等语,又让珂莲拜见了。他母亲见了珂莲生得倒一副好模样,点点头儿,又说:“你媳妇能容他么?不要糟践了这孩子。去罢,也得让他瞧瞧。”

董如虎便又领珂莲去高丹虹处。路上嘱咐珂莲道:“见了他好生说话,不可惹了他”等语。谁知高丹虹已得了信儿,丫头回说“大爷又娶了一位花枝招展的姨娘来了”,因此早有了一肚子气了。如虎等来了,命珂莲见礼。珂莲忙向高丹虹裣衽拜下去,口里说:“珂莲给奶奶请安(24)。”高丹虹见了这珂莲比自己生的好,怒气更增,一把扯住道:“那里来的浪蹄子,妖精似的,倒能迷惑你那傻大爷。我最见不得这样!”说着,劈头盖脸的打那珂莲。珂莲也不敢躲,只说:“奶奶饶了我罢。”如虎见这光景,只得过来劝道:“何苦动气,倒伤了身子。”高丹虹听了,又骂道:“我打谅你去南边,真的干正事去了,那知你却在外眠花宿柳,高乐(25)去了,只哄的老娘不知道!”说着又气,下手更狠。一时秋英来了,手里攥着一把笤帚,说:“奶奶累了,歇歇儿罢。”说完,拿笤帚在珂莲身上乱打,嘴里还骂:“叫你惹奶奶生气,打死你!”如虎见秋英也敢动手打人,一时大怒,过来揪住秋英,用脚便踢,骂道:“小淫妇,成精了你!”秋英道:“有你们打的,就不许我打么?”丹虹在旁边还叫秋英打珂莲。一时只闹的鬼哭狼嚎,人飞狗跳。

杨氏在那边听见了,忙同如红过来,喝道:“这成什么话?也不怕外人笑话!”说着,命珂莲起来,随了自己过那边去。丹虹还在后面不依道:“怕什么人笑话?一家子嫌我,又娶了新的来,盼我早死。我倒怕人笑话呢!”又说:“我们这傻大爷,一味贪心,有了一个秋英犹嫌不足,又在外面弄了一个来!成心气死我。”杨氏只装听不见,同如红珂莲过这边来。杨氏叹道:“这怎么好?叫珂莲到那里去?在我这里呢,他又在那边生气吵骂。”如红道:“我几日不见金姐姐了,怪想他的。叫珂莲跟我一起到吴府园子里去罢。”杨氏想了想,便道:“这也好,就叫珂莲先在你姐姐那里住几日,等你嫂子消了气再回来。”

于是,珂莲如红别了杨氏,过吴府园子这边来。原来吴府园子西角门正通向董家,只隔了一个小巷子,不过几步之遥。敲开角门,里面只一个婆子守着,见是如红忙问好。如红珂莲离了角门,向东去。如红道:“这吴府园子名‘藏春园’。里头有‘万花坊’、‘燕子坳’、‘清风院’、‘明月阁’等多处景致。一向闲着的,只有几个婆子在里边看门,照管花果。因这里老太太素喜热闹,极疼孩子们,所以就让奶奶姑娘们住进园里了,园里也有厨房,每每老太太游幸时,极热闹的。”珂莲道:“听见大爷说,有个叫什么麒麟的住在那里?”如红道:“我正要跟你说呢。这麒麟虽非长子,因生得伶俐乖巧,又有攥玉之奇,老太太、太太等最疼爱的,他兄长倒退了一射之地(26)。所以老太太便叫麒麟也住进园里,就在万花坊中。这麒麟每日书也不读,就爱在姑娘里头混。”

正说着,只见一个少年公子在头里匆匆地走来,后面跟着几个丫头婆子。这位少年公子生得漫长脸,大眼睛,头挽发髻,身穿一件孤腋剑袖,罩一件元狐腿外褂,项下戴着一枚玉石麒麟。见了如红等,也不停下来,因珂莲面生便瞥了一眼,只向如红说了声“二妹妹来了?”便一阵风也似的过去了。如红叫住道:“麒麟,慌慌张张的到那里去?”麒麟回头道:“才刚我去找茗妹妹,他不在,丫头说到三妹妹那里讲究画儿去了。我去找他。”说着,忙忙的往南去了。珂莲因拍手道:“他便是麒麟么?不会慢些走么?真真闻名不如见面了!”因又问道:“你怎么当面叫他名字?”如红道:“你那里知道。老太太见他出生时怪异,怕他养不大,所以令丫头姊妹们皆直呼其名,为的是好养活。”珂莲又问道:“那茗姑娘是谁?”如红道:“这茗姑娘姓岳叫茗筠,因长得瘦弱,人背地里叫他‘赛飞燕’;麒麟因他住在燕子坳中,给他起了个绰号‘飞燕宫主’----因他不喜欢,便都不敢叫----本是亲戚,这里二老爷的夫人是他姨母。前年来时,他姨母韩夫人只给了他一个丫头叫玲珑,便是事不问了。亏这玲珑倒能忠心事主,茗姑娘一应事务皆由他料理。茗姑娘从南边来时也带了一个丫头名盈儿,只是年纪尚幼。老太太见茗姑娘生得楚楚可怜,便也令住到园子里。这茗姑娘倒和麒麟最要好的,只是他母亲死得早,所以时常思念悲苦。”说时,早到了明月阁,只见楼台亭榭,皆宽敞明净。如红便道:“这里是二姑娘的住处。回头让金姐姐领你各处拜见罢。”珂莲道:“我也听见大爷说,吴府有三位小姐,只是并非一母同胞,何以称‘二’?”如红道:“这是按年纪序齿排行的。听我告诉你:这三位小姐,大小姐叫欣萍,二姑娘叫.曼萍,都是二老爷的女儿;三姑娘叫茹萍,是三老爷的女儿。因老太太喜欢,从小都叫大太太养着的,便不管别的哥哥兄弟,他们姊妹三个序齿排了大小。如今也都住进了园子里。大小姐在翠竹轩,三姑娘在清风院。老太太命二太太的媳妇孝二奶奶在园子里照看这些姊妹们,每日做些女红(27),学些字书。”

正说时,只见珂莲道:“这是什么所在?”如红一看,原来不觉到了如金住处,因说:“那门上不是有字么?”珂莲一看,写着“金屋”二字。如红道:“金姐姐就住在这里。”二人进去。珂莲四处一瞧,房舍虽然素洁,倒是金色灿烂,令人目眩。只见一个丫头迎出来:“二姑娘来了?金姑娘在屋里呢。”说着打起帘子,让如红珂莲进去。只见那如金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松松的挽着一个簪儿,身上穿的是半新不旧的衣服,却浑身上下一尘不染;脸庞略长,一双大眼极有神采;手脖上戴着两只金煌煌的镯子。珂莲见了,不觉肃然起敬。那如金一抬头看见如红等,忙起来,让了座。如红便将珂莲的事说了,又说:“妈妈说让珂莲在这里躲几天。”如金听了,也点头叹息,因道:“你叫珂莲?可怜?我再给你起个名字罢。”想了想,便说:“就叫春莲,如何?”珂莲也喜欢,忙谢了。如金又道:“等过几日我领你去给老太太、太太、姑娘们请安罢。”说完吩咐丫头翠丽:“给春莲收拾床铺。”春莲又谢了,自己帮着去收拾。自此,春莲便住在如金这里。不题。

且说麒麟到了清风院,只见茹萍和茗筠在那里看画。但见那茗筠鹅蛋脸面,细眉杏目,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麒麟看毕说道:“茗妹妹,叫我好找!”茗筠抬头见是他,便笑道:“找我做什么?我在这里和四妹妹讲究他画的这幅《神仙游蓬莱》图儿呢。”茹萍笑道:“也没见过三哥哥这样的,茗姐姐前脚刚过来,他后脚就跟了来,一步也不肯离的,天底下就只你们两个亲密。撇下我们这些没人待见的,明儿只好去做姑子去了。”茗筠听了,红了脸,忙着看画,也不言语。麒麟倒不觉什么,见茹萍画的图上一位佛光环护的菩萨,颇具仙风慧根之韵,飘然于仙山灵峰间。

正看着,只见老太太那边的丫头灵芝跑了来:“茗姑娘原来在这里,如意姐姐命我来说,老太太叫呢。”麒麟忙问什么事。灵芝道:“我也不知道。只听见说外头老爷命小厮送来一封书子,说是扬州岳老爷托人捎来的。”茗筠听了,便知是父亲来书,忙跟了灵芝过去。麒麟怕茗筠见书伤心,也便跟了去。茹萍见他们去了,命丫头瑰芹收拾了画儿,也欲起身过去瞧。刚出院门,忽见义善庵的姑子伴云师父来了。茹萍忙接了进去,说:“今日贵客降门,顿使蓬筚生辉。”伴云笑道:“我听见说,你画了一副《仙游》图,特来瞻仰瞻仰。”

原来这伴云今方十九岁,本是苏州人,因自小多病,所以抛了父母兄弟,遁入空门。他母亲终是不舍,便派了一个丫头陪着。这伴云因慕京都之盛,前几年来京,投在义善庵中,意欲静修。因这义善庵本是定公在日施银建成,又在定府北面,不过咫尺之遥,所以定府奶奶姑娘们常去随喜,便同伴云相熟。只是伴云一心静修,却也不常来定府。那茹萍取出画儿来,请伴云指教。不题。

却说茗筠麒麟到了老太太这边,只见董夫人、倪夫人,还有姨母等都在那里。当中坐着一位满头白发,双眼有神的老太太----这便是董如虎所说定公之夫人权氏太君。麒麟茗筠给老太太、太太们一一的都请了安。权太君便将黄傥甫捎书来的话说了一遍,又叫茗筠看书。茗筠拆开看了,见是父亲病重,欲见自己,便不由双泪交流。董夫人等忙劝住。茗筠便求着要回去。权太君道:“慧兰呢?去叫他来。”小丫头答应一声跑了去。一时丫头回来说:“奎大奶奶来了!”只见几个丫头婆子拥着一位少奶奶来了。但见他全身彩绣辉煌,上着红袄,下穿绿裙;容长脸面,柳叶眉,杏子眼;怒时,双眼含威,人人畏惧;笑时,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只见,这慧兰给权太君等请了安,说:“不知老太太唤我来做什么?这里有太太们陪着说话开心,还用的着我们这笨嘴拙舌的么。”权太君笑道:“你来了,就说这么一通。你不知道,茗姑娘的父亲病了,捎书来叫他回去。你去给我料理一下,明日派人送茗姑娘回去。”慧兰答应了。麒麟见茗筠要回去,早呆了。待要不让他回去,又是他父亲病重,父女情深,又不好拦阻。那慧兰又安慰了茗筠几句,伺候了权太君的饭,便别了权太君等,扶着大丫头银杏回来来。

到了自己院,刚近屋门,丫头秀婷迎了出来,说:“才刚东城的翔大爷来了,我见天晚让他回去了。”慧兰便进屋来,一边问:“他来做什么?”秀婷道:“他拿了些香料药饵来,说求奶奶赏个事儿管管。我说奶奶不缺这些,让他拿去,他不肯。”慧兰笑道:“这孩子倒会钻营。”低头一想道:“明日送茗姑娘回南正没人呢,就让他去罢。回来我告诉大爷。”说着,吩咐了银杏几句,便吃饭。一宿无话。

且说那翔大爷,名吴翔,本是定府一族,因家贫无计,想起慧兰是定府内管家,才借银买了香料药饵来求慧兰。不想慧兰刚好往老太太那边去了,屋里只有秀婷一个丫头。吴翔便把来意说明,然后把香料药饵放在桌子上,自己坐了等着。秀婷端了茶来,说:“请大爷喝茶。”吴翔见秀婷生得干净,拿眼呆呆的瞅着。秀婷红了脸,又说:“请大爷用茶。”吴翔回过神来,忙用手去接,却没接住,茶碗哗啷一声掉在地上,茶水泼了吴翔一身。秀婷慌了,忙掏出帕子给吴翔擦拭。吴翔道:“我自己来!”便接过帕子擦了几下,把帕子在鼻子上闻了闻,说:“好香!”秀婷便过来抢。吴翔忙把帕子揣进怀里,便笑道:“你们奶奶待你们好不好?”秀婷满脸晕红,只不言语。吴翔道:“那定是待你们不好了?”秀婷忙道:“谁说的?奶奶极疼怜下人的,就说待银杏姑娘,他本是奶奶的丫头,今已令大爷收为偏房了。难道这还不算好么?”吴翔冷笑一声,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秀婷说话。看看天晚,慧兰仍是不过来。秀婷便道:“奶奶怕是伺候了老太太晚饭才过来呢。请大爷先回去,明日再来罢。”吴翔只得站起身,出来了。

出了吴府,正走着。忽见一群无赖围上来,不问青红皂白抓住吴翔便是一顿拳脚。吴翔嚷道:“你们认错人了罢?我是定府的吴翔。”一个满脸疤痕的道:“打的就是你!”吴翔连连讨饶,说“无怨无仇,素不相识”的话。正闹着,一个黑凛凛的大汉,一脸络腮胡子,赤着胸脯,腆着肚子,大踏步冲来。几下便把那帮无赖打跑,口里犹说:“在我黑太岁的地盘,谁敢咳嗽一声!”吴翔爬起来,见是邻居沙疙瘩,人称“黑太岁”,常在赌场里混的,便过来谢了。沙疙瘩便问从那里来,因何挨打。吴翔便将到定府的话说了,又说跟那几个人一个也不认识,不知为何拳脚相加。沙疙瘩道:“近来跟谁结仇?”吴翔想了想,却想不起来,因说:“你知道的,我除了到赌场里去过几次,别的去处我也没到过,难道竟是在赌场里得罪了人?”沙疙瘩道:“再有事找我,看他们有几个胆子!”又说要去打酒去,便与吴翔分了手。吴翔回家,与母亲说知。他母亲便骂:“天子脚下,竟容这帮无赖泥腿横行!”吴翔又说明日还要去定府,便吃了饭早早睡了。

次日,吴翔一早到了定府。恰茗筠辰时起程,吴奎命吴翔领几个人跟着去。茗筠洒泪拜别了老太太、姨母等,便带了丫鬟玲珑盈儿上船儿去。自此,麒麟便日日盼着茗筠回来,那心里的煎熬自不必说。

话说过了半年,那黄傥甫谋补了大名府(28)缺,择了吉日,辞了吴礼去上任。刚出城门,轿子停了下来,傥甫在轿内听得轿夫与人喝骂,便忙问何事。不知究竟何事,下回分解。


注释:
①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②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泛指神佛。
③蓬莱:传说渤海中的仙山。
④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人拿它象征祥瑞。
⑤色:此处的“空”、“色”、“情”,均为佛教用语。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色”乃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乃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
⑥了悟:佛教用语,指明心见性了悟:佛教用语,指明心见性。
⑦真如仙境:书中虚拟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⑧度脱:佛教用语。指向人们宣传对生死不要依恋,采取超然的态度,以从尘世中解脱出来。
⑨情痴:指沉溺于爱情的人。
⑩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一般是指与官修正史相对而言的私家编撰的史类著作。“野史”之名始见于《新唐书·文艺志》,后渐与小说家言的“稗官”连用,称“稗官野史”。这里即指小说。
(11)熹宗:即朱由校。
(12)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公元1621--1627)。
(13)宦囊羞涩:意谓做官者手头拮据。语本“阮囊羞涩”,见《韵府群玉·阳韵》:“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14)醍醐灌顶:醍醐,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15)大比:明清科举制度,每三年在省里举行一次乡试,考取为举人。乡试后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考取为进士。乡试、会试也称“大比”。大比有时特指会试。
(16)榜下知县:新中进士,陛见以后即被录用去作知县,叫榜下知县。
(17)不作兴:这里是不高兴、不感兴趣的意思。
(18)渡口: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19)今上:封建时代对当朝皇帝的称谓。
(20)外任:京师之外的官职。
(21)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公元1628--1644)。
(22)贵妃:次于皇后的地位高的妃子。
(23)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24)请安:即问安。清代的请安礼节是,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较隆重时双膝跪下,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称“请某人安”。
(25)高乐:恣意寻欢作乐。
(26)一射之地: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亦称“一箭道”。见宋代法云编《翻译名义集》。
(27)女红:红,音gōng(工)。旧时妇女针线活儿的统称。
(28)大名府:即今河北省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