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演艺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简介
在线收看
白云鹏《探晴雯》(音频配像选段)
白云鹏《别紫娟》(音频配像选段)
白云鹏《黛玉焚稿》(音频配像选段)
骆玉笙《哭黛玉》
骆玉笙《祭晴雯》
骆玉笙《黛玉焚稿》
阎秋霞《遣晴雯》
阎秋霞《黛玉焚稿》
阎秋霞《宝玉探晴雯》
阎秋霞《探晴雯》(早期音频)
阎秋霞《双玉听琴》(早期音频)
赵学义《遣晴雯》
赵学义《探晴雯》
赵学义《宝玉娶亲》
赵学义《黛玉焚稿》
影音资料下载
骆玉笙 《祭晴雯》
骆玉笙 《哭黛玉》
骆玉笙 《黛玉焚稿》
阎秋霞 《遣晴雯》
阎秋霞 《探晴雯》
阎秋霞 《黛玉焚稿》
阎秋霞 《双玉听琴》
王 莉 《哭黛玉》
王 莉 《遣晴雯》
王 莉 《宝玉娶亲》
阎秋霞《宝玉探晴雯》


  阎秋霞,1927年出生,1988年逝世,京韵大鼓演员。她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户贫苦家庭中,十几岁开始在北京学艺,后来拜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为师。白老生性厚道、慈祥,对她颇为怜爱,遂在艺术上倾心教导,她也聪颖勤奋,不久即与其师同台演唱,初露锋芒。

  解放后,阎秋霞致力于新中国的曲艺事业,白老先生倍加教诲,使其深得真传。她演唱的红楼梦曲目《黛玉焚稿》、《探晴雯》、《遣晴雯》、《太虚幻境》等节目皆宗其师之格,倍受观众赞许。解放后不久白云鹏先生逝世,阎秋霞则为白云鹏先生唯一的传人,把白派的演唱艺术保留了下来。

  阎秋霞不但继承了白派的演唱艺术,而且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在白派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她的演唱韵味浓厚,行腔委婉,不飘不浊,清脆真切,缠绵绯恻。尤其擅长通过高低匀和的唱腔,细致微妙的眼神,传神入化的手势揭示人物的内心和人物之间的复杂感情。他擅演的曲目有《黛玉焚稿》、《宝玉哭黛玉》、《宝玉娶亲》、《探晴雯》等。20世纪60年代她与曲艺作家孙世甲、三弦演奏家韩德荣共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白派新作《愚公移山》,深受各届人士好评,成为白派京韵的保留曲目。

  1961年举行收徒仪式,将赵学义、李世明、刘志光、韩桂芬收入门下,使白派艺术后继有人。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沧州,河间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尊为一代宗师。继三大流派之后,又有白凤岩、白凤鸣兄弟创造的“少白派”。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除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百山图》等。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女演员良小楼、章翠凤、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钟玉杰(刘派),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大鼓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