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艺斋集稿》的真伪


  《废艺斋集稿》是曹雪芹的一部佚著,1973年,吴恩裕在《文物》杂志第二期上以《曹雪芹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为题,发表长篇介绍文章,曾在红学界引起轰动。据吴先生说,这部佚著共分八册:第一册是关于金石的;第二册题目是《南鹞北鸢考工志》,专讲扎、糊、绘、放风筝;第三册讲编织工艺;第四册讲脱胎工艺;第五册讲织补;第六册讲印染;第七册讲雕刻竹制器皿;第八册讲烹调。原稿系抗战时期一个日本商人金田氏从一清皇族手中所买,借给在北京北华美术学院任教的日籍教师高见嘉十。向吴先生提供材料的抄存者孔祥泽,是高氏的学生。现存留下来的部分,有《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彩绘风筝图谱摹本、扎绘风筝的歌诀、“考工志”的自序、董邦达为“考工志”写的序言,和曹雪芹的一首《自题画石》诗,还有敦敏写的一篇《瓶湖懋斋记盛》。雪芹在“自序”中称,他编写《南鹞北鸢考工志》,是“当今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董序亦说:“曹雪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如是,则《红楼梦》作者的思想可见一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更记录了雪芹晚年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的一些情形。如果这些材料真实可靠,对研究曹雪芹思想,进一步理解《红楼梦》的创作,无疑有重大意义。

  红学界很多人看了吴恩裕的介绍,都认为可信,希望《废艺斋集稿》未发现的部分能够重新找到。日本新闻媒介为此作了报道,以便在日本发现有关线索。但也有不少研究者持怀疑态度。1973年5 月,陈毓罴和刘世德写出了质疑文章,对吴恩裕的发现提出种种疑点。他们说从遣词造句和文章章风格上看,“曹序”、“董序”、“敦记”三篇文字如出一人之手,因而不可能是曹雪芹、董邦达、敦敏的手笔。至于《自题画石》诗,他们从富竹泉的《考槃室诗草》中找到了该诗,而向吴恩裕提供《废艺斋集稿》红索的孔祥泽,就是富竹泉的外孙。因此《集稿》的真实性便值得怀疑了。

  当陈、刘质疑文章的油印稿在经落实界传阅的时候,胡文彬和周雷即写了一篇《曹雪芹佚著废艺集稿析疑》,就陈、刘提出的守制问题、文字问题、物价问题、天气问题等疑点,详回剖解说明,倾向于新材料是可靠的,不赞成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予以否定。后来陈、刘以《曹雪芹佚著辨伪》为题,将质疑文章发表在1979年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上。不久,吴恩裕的回答文章在第四辑《中华文史论丛》上刊出,题目是《论废艺斋集稿的真伪----兼答陈毓罴、高世德两同志》。吴文除就陈、刘文中的疑问加以辨析和解释外,还在文末写了一节“最后不能不说的话”:

  老实说,我得很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才能读完陈、刘的文章。文中超乎辩论范围的用语是那样多,意气那样重,自信那样强!我本想心平气和地回答他们,但是做起来很困难。今后,我希望自己和陈、刘两位,以及所有进行学术讨论的同志们,都应该以所讨论的问题为共同“攻元”的目标,把讨论的两方看成从左右两翼向难题进攻的力量。攻下了目标,解决了问题,才是胜利。

  吴恩裕的文章写于1979年6 月,还未及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刊出,他就在同年12月2 日遽然逝去。后来虽然又有几篇探讨《废艺斋集稿》真伪的文章见诸报刊,包括日本学者伊藤漱平写的长篇札记,但吴先生已不可能再做出回答了。

  平心而论,无论证明《废艺斋集稿》是假,还是相信是真,都感到论据不甚充分。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提起这桩公案了,也许是材料不足之故罢。